研学导师的责任与未来

                    ————第八届中小学研学导师培训班学习感悟

                                                              数创中心  邢丽


        为期六天的第八届中小学研学导师培训班已经结束了,经过这几天的集中学习,感受颇丰。从来时的充满期待、兴致勃勃,到学习中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再到结束时的跃跃欲试、意犹未尽,让我对研学实践课程、研学旅行和研学指导老师有了准确而又深刻的认识。

        回顾几天前,在省内积极践行研学旅行教育事业相关的领导和专家教授们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本期多个专题报告的集中学习培训的序幕。

        首先,由远道而来、知性文雅的辽宁省教育厅劳动与综合实践教研室孙岩主任以其丰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和切身体会,带领大家从研学实践课程的现实基点、实践方向和实践路径三方面探究与思考,如何高质量的实施研学实践课程。整个报告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研学活动的方向。新课标下的研学旅行是大势所趋,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与载体的全面体现,通过专业的研学导师的穿针引线,引导研学群体在“行前思、行中研、行后悟”,并且努力构建“1+3+N”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以保障研学实践课程高质量的实施。在她的言语和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作为教育从业者对学生、孩子们的无私的爱,这是“师”的职责,因此高质量的研学课程至关重要,它会助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祖国的未来也才能蒸蒸日上。

        再经过谈古论今、与时俱进心不老的督导评估专家胡甫清先生深刻诠释了“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集体的体验式学习”,深刻的分析并强调了研学旅行的目的、规范性以及重视安全的问题。胡老用“研有所思、学有所感、旅有所悟、行有所获”、“研得清晰、学的有趣、旅的精彩、行的酣畅”两个对称句高度的概括了“研学旅行”的终极目的,让我印象深刻,思绪不断,同时意识到研学旅行承载的意义深远,研学导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所以一定要规范整个研学实践体系的各个要素、环节,目标远大,可以逐步实现,但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及时反思、修正,还要将研学群体的身心安全贯穿始终,才能不负众望。

        鉴于研学旅行的受众群体大都为中小学生,培训班特意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孙晓军院长(教授、博导),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形象地了解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小学生特定的“过渡期”与中学生敏感的“过度期”,分别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想研学旅行活动高效高质的实施,必须要先了解研学群体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学会因材施教,并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引导他们构建良好的自我、同伴、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多元人际关系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每一次研学旅行活动都能跟他们“交心”。同样,孙院长基于心理学所列举的贴近生活的案例,给予了我们很多先进和实用的育儿理念知识,也有重要的家庭指导作用,受益匪浅。

        德高望重的省校外专委会的付小林秘书长提高站位,引导大家在研学旅行面临的新的形势下,共同思考探究研学导师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付秘书长带领大家深入的解读了国家、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推动研学旅行的各类文件,将研学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性课程进行了分类,并且全面总结了整个研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评价的几大要素,包含“开三会”、“做六备”、“三看六感”、“三评六展”,强调了每个步骤里应注意的细节,丝丝入扣,让我清醒的认识到研学旅行势不可挡、势在必得,研学导师也必须要做到借势、顺势,再去造新时代的势。

        要想将理论知识从意识形态转为具体实践,离不开高人指导。感谢省教科院研究员胡明教授传授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授人以渔”的方式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要求以及课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讲解、说明;感谢江苏省教育厅基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伟用大量的图片和实际案例解析,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再一次强调了研学旅行特别是研学导师的重要性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新的形势充满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更要求研学导师快速提升专业技能,聚焦研学课程的开发,才能委以重任,践行新发展。新时代新国情以及新增市场需求下,研学导师的未来充满希望,必须要放眼未来,着手当下,才能做研学旅行的践行者,研学教育的推动者。

        本期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对我而言意味着开始。因为从此我志愿做一名合格的研学导师,返回工作岗位后也继续沉淀所学,结合自身现状积极思考,身体力行研学思想,并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为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研学导师而不断努力,为研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